之前中華來裝100M時,因為二樓牆壁插太多東西,加上線路老舊
我請他將機器移動到一樓並重新拉線
原本的Router + AP (RT-N16) 便一起跟到樓下了
乍看下一切美好...事實上不是如此
自從AP放到一樓後... 無線網路就悲劇了
2F還好(已經剩下兩格了)
3F直接GG
(現在平板&手機發射功率並不像筆電那麼好)
想當然最快的方式是直接多放兩台AP增強整個家的無線訊號覆蓋
於是乎有多種解決方案出現了...
現在的機種都支援WPS (or WDS) 等無線訊號橋接的功能
可以將主AP的訊號接收再放大延伸出去
例如2F裝一台AP來轉發1F的AP訊號
但這存在一個蠻麻煩的問題
那就是速度會掉很多...
隔了一道牆速度就崩潰了,加上來回轉發也是會耗損很多頻寬
速度只會越轉越慢... 而且時常會不穩定 (哀哀)
經過測試...目前最適合的解決方案就是直接以相同的SSID + 不同的訊號頻道來做架設
(若不同SSID 每次有裝置要設定還要每個都給他打密碼 怪麻煩的,但這也是懶人的方法
例如1F後面就SSID多一個1F,以此類推)
但前提是DHCP最好只由一台來提供服務..這樣基地台之間的漫遊的時候比較不會斷線
以小弟我家來說
配置後的無線網路環境如下
一樓的RT-N16扮演起全家DHCP Server的功能以及1F WiFi訊號覆蓋
RT-N16的有線區域網路,則連接到家中各樓層的骨幹
二樓及三樓都是設定成AP模式,直接連接家中骨幹網路,並關閉DHCP Server,但由於管理上的需要,2F與3F的機器須給他指定IP位址,並由RT-N16給予綁定
為了達到漫遊效果... 三台的無線網路配置與安全設定必須一模一樣,且頻道必須隔開以防互相干擾
所謂的配置一樣只需要:
1. SSID一樣
2. 加密方式一樣(例如都設定WPA2 Personal)
3. 密碼一樣(好像有點講廢話)
頻道的部分,至少要隔兩個頻道以上
(可以設定1~12頻道,越低的頻道覆蓋範圍越廣,可設定在牆壁較多的平面樓層或智慧型手機與裝置較多使用的樓層)
以家中配置 1F設定為頻道2,2F設定為頻道5,3F設定為頻道9
基本上設定好之後,就是測試啦~~
首先拿著智慧型手機,在1F連上家裡的WiFi
接著開啟即時網路影片播放的程式(例如網路電視)
開始在家裡四處移動
理論上在通往各樓層的途中,訊號會慢慢下降
然後忽然滿格 (表示基地台切換成功)
當走到某個樓層發現明明在AP附近但是訊號微弱者,該台AP的設定可能出現問題
例如頻道設定錯誤(有些不支援頻道13...)
密碼設定錯誤或加密機制設定不同步,導致手機不肯連線
正常的設定下手機應該都要順暢撥放影片
再來就是要查看取得的IP位址是否有改變
理論上IP都應該由1F的Router進行配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