葛蘭碧八大法則(見技術指標MA)中有兩個法則跟乖離率有關,國內許多專家也動輒搬出乖離率來討論買賣點,我個人的見解是,鬼扯。
我不喜歡乖離率的原因如下:(以下資料參考「 技術指標在台灣市場的應用」 / 杜金龍)
股票暴漲暴跌時乖離率將出現極端值。當多頭市場暴漲或空 頭市場暴跌時,會使乖離率達到意想不到的百分比,但出現 次數少且時間短。如76年7月4日由低點1604點,漲至 76年9月26日高點4673點,短短2個半月股市暴漲 191.20%,使72日乖離率高達+71.63%,為國內股市正乖離 率最大的飆漲值。另79年8月1日因伊拉克人侵科威特,大 盤自高點5771點跌至79年8月24日低點3135點,短 短23天跌幅45.67%,致72日乖離率高達-40.33%,也為國 內股市負乖離率次大的重挫值,僅次於79年7月5日的 -41.04%。
緩慢性上漲將造成乖離率功用降低。當大盤緩慢性上漲時, 大盤指數漲幅己大,促使正乖離率值出現未達過高值現象,錯失賣在最高點的時機。如61年8月18日由低點155.16 點,緩慢上漲至62年2月20日高點272點,6個月的漲幅高達75.44%,但其72日乖離率僅+18.87%,仍未過高。 另62年8月7日由低點367.49點,緩慢上漲至62年11月21 日高點514.85點,3個半月漲幅已達40.1%,但其72日乖離 率僅+12.18%,仍未過高,顯示股市若處於緩慢上升盤,須適度修正賣出時機的正乖離率。
由附表(表2-4)以及第1.及第2.點之缺點,你實在很難歸納出一個可用的策略,即便是極端值都無法確定。
不過,杜金龍還是在「 技術指標在台灣市場的應用」中描述了應用的方法,如下:(僅供參考,我個人不會使用)
由實證結果顯示,中長期投資者採用72日乖離率的效果高於30日乖離率,72日乖離率實際應用情形如下:
一、多頭時
在大多頭行情飆漲時,72日乖離率高達70%以上為賣出時機。
但一般多頭行情的主升段及空頭重挫後強勁反彈的 72日乖離率達40%為賣出時機。
而多頭行情的初升段、末 升段及多頭市場中的回檔行情,其72日乖離率達20%以上 為賣出時機。
(評:以附表2-4的第一個多頭市場主升段來看,你搞得清楚應該是40%,70%還是20%為賣出時機?我個人認為是根本沒有辦法判斷,杜先生的歸納有點牽強)
二、空頭時
在大空頭行情的初跌段,72日乖離率達-20%以下為買進時機。
主跌段其72日乖離率在-40%以下為買進時機。
而空 頭市場中的反彈行情,其72日乖離率在-25%以下為買進時機。
遇上盤整行情,其72日乖離率以+10%以上及-10%以 下為賣出及買進時機。
三、當乖離率正負值與股價漲跌幅呈背離現象時,將有反轉變 盤徵兆。而由空頭市場走人多頭市場時,其72日乖離率在正負10%之間須整盤2至3年時間,且乖離率值由小變大再 縮小,最後縮至極小後,股價與各種移動平均線皆貼近,使中長期底部形成後,才會結束空頭行情之盤整期後,展開一 段大多頭行情。
在乖離率機率分配圖中,除在大多頭行情的主升段及大空頭重挫後的反彈行情外,在正乖離率+40%以上時賣出持股,只有0.58%上漲機會,但卻有99.42%下跌的機會;在大空頭行情的主跌段,在負乖離率-35%以下時買進持股,只有O.18%再下跌的機會,但卻有99.82%上漲的機會。
一般而言,當乖離率為+20%以上時賣出持股,只有5.66%再上漲機會,但卻有94.34%下跌的機會。在負乖離率為-20%以下時買進持股,只有1.77%再下跌的機會,但卻有98.23%再上漲的機會。故以正乖離+20%以上為賣出時機,及負乖離率-20%以下為買進時機,是研判大盤指數買賣時機的較佳選擇。
技術指標BIAS:http://jesse0606.pixnet.net/blog/post/26882232
http://www.tshine.com.tw/?m=20091022